2011年5月12日 星期四

往下鬆沉:跨向大眾史學的一步

周樑楷,本文將刊於《台灣文獻》

學太極拳的時候,老師總是不斷地叮嚀:鬆沉、鬆沉,再往下鬆沉。因為唯有如此,所謂的「氣」才能活絡起來,練就地道的內家拳。

大眾史學的理念和實踐,其實和學太極拳的道理是相通的。

大眾史學的「大眾」(public),指的就是社會大眾;或者說,就是社會上的每個人,你、我、他。有時候,為了傳播這個理念,大眾史學會使用一些比較輕鬆動聽而又親切的口氣說:「大家來寫歷史」、「大家來寫村史」或「人人都是歷史家」。

這些類似廣告辭的話語,無論怎麼變,怎麼套,說穿了都為了鼓勵人們從社會底層的立場,由下往上來觀看歷史,談談社會底層大眾如何影響歷史及改造歷史。借用專業學術的話來說,就是「由下往上來研究歷史」(study history from the bottom up)。這句名言最早出自英國史家湯姆森(Edward P. Thompson, 1924-1993)。它的關鍵字在英文介系詞 ”from …up”,即「由而上」,強調歷史未必事事都「由上而下」(from the top down),反對一切都由帝王將相、顯達菁英及有權有勢的人所創造出來的。反之,平平凡凡的社會大眾(ordinary people),甚至勞工、農民和婦女等等弱勢族群,都如同河水中的底層暗流一樣,才是真正決定上層表相趨勢的人們。大眾史學的基本精神主要來自湯姆森的理念,進而一不做二不休,主張社會底層大眾「由下而上」談談自己的歷史,表達自己如何在總總困境中力求上游,發揮作用影響歷史。

當社會底層面對「大家來寫歷史」或「大家來寫村史」的時候,往往缺乏自信,甚至心存自卑,懷疑自己怎麼會有歷史?怎麼可能寫歷史?這種情形,用太極拳的話來說,不叫鬆沉,而是鬆垮。克服解決之道,其實不假外求,應該由內而發,喚醒自己的生命主體意識,覺得平凡的人生也是有意義的,外表雖然柔軟,其實脊髓腰桿是直立的,頭頂著天。

雖然我們一再強調大眾史學的大眾是指社會底層大眾,但是我們也鼓勵社會各階層,人人都參與書寫歷史。有些專業史家(professional historian)往往否定大眾史學。因為他們覺得如果人人得以書寫歷史,冠上大眾史家(public historian)的頭銜,可是他們既不懂得使用嚴謹的方法完成精確可信的知識,又缺乏屬於自己的學術社群(如大學歷史系、研究所、學會、學報期刊等)。這種理由,相對而言,不無道理,可以接受。然而,專業史家的研究成果並非絕對純真,百分之百的可靠,同時,大眾史家的表述也未必一派胡說,顛三倒四。我們在此反過來建議,專業史家至少應放棄菁英主義(elitism),多與社會底層大眾對話,聽聽他們的心聲;或者,應該進一步,手攜手,與他們合作。這種放下身段的恢宏氣度,如果再借用太極拳的話來說,就是鬆沉,不斷地往下鬆沉。

國史館台灣文獻館長期負責整理和典藏各種文獻史料,績效顯著,有目共睹。近幾年,館務擴及出版有關大眾史學的作品,例如有書籍、舊照片輯、口述歷史等;另外,也主辦與大眾史學相關的研討會。本來,館刊《台灣文獻》屬於專業學術社群的期刊雜誌,所刊登的文章一律經過外審。現在編輯委員們更跨前一步,接納屬於大眾史學的文章,在國內是件創舉,開風氣之先,值得肯定和稱讚。

本期所刊行的幾篇文章都經過外審,沒有踰越專業史學的規矩。它們有的討論大眾史學的理念,有的實際操作「由下往上」的觀點。換句話說,這些作者雖然擁有專業學者的身分,但都漸漸地「往下鬆沉」,跨向大眾史學。

沒有留言:

  • 部落格主持/周樑楷
  • 部落格管理/陳振瑋